新学期伊始,南京审计大学留学生院为来自全球的国际学生精心打造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依托学校深厚的审计学科背景和国际化师资力量,致力于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熟悉中国审计制度、拥有卓越职业能力的高层次审计人才。近日,学院组织教师分别从项目概述、“理解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课程介绍三个维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这一特色项目。
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培养方案总览 ——培养跨文化审计精英
刘梦星老师首先系统介绍了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培养方案的整体架构和目标。她指出,项目以"高层次、跨学科、应用型"为培养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中文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加强与中国同行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同时,项目特别强调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感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并通过审计窗口了解中国,促进国际交流,深化各国间的友谊与合作。
在专业要求方面,学生需要系统掌握现代国家审计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审计职业能力。项目还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言双重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计算机技能,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并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项目采用学分制管理,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历安排充分考虑国际学生的学习特点。刘老师特别强调,该项目最大的特色在于将专业审计知识学习与中国文化体验、中国制度理解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成长体验。
“理解中国"课程——搭建文化理解的桥梁
丁燕卿老师重点介绍了项目的特色课程——"理解中国"。这门课程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使命,致力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审计人才。丁老师详细讲解了课程的基本概况,包括课程性质、学分设置、开课学期、学时安排等基本信息以及授课团队。
课程围绕全面展示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等主题展开。授课内容设计丰富多元,涵盖中国概况、时代发展、文化传统、实践体验等四大篇章,从历史、地理到现代发展等多维度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考核方式独具特色,分不同学期设置"邂逅中国""文化碰撞""印象南审"等考察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实地参访、文化体验、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度了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课程——深度解析中国审计体系
刘洪洁老师首先向留学生介绍了在两年的培养周期内的一些重要节点,以及如何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顺利获得毕业资格。紧接着她又从专业角度深入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课程。她详细呈现了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安排和作业要求。
这门课程具有四大特色:一是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采用国际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审计制度的特色与优势;三是紧跟国家审计最新发展动态,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四是坚持研究性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通过多元课程设置、文化浸润体验与专业深度培养,已经形成独特的培养特色和优势。项目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中国制度的深度理解。
项目培养的学生既系统掌握现代国家审计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的能力,又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制度,成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审计桥梁。许多毕业生已经在各自国家的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知华、友华的国际审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