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极其丰富,有一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我今天谈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文化。”4月23日,时值世界读书日,应南京审计大学“凤凰书架”之邀,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徐小跃,作为“江苏学术名家名作外译”首期项目的作者,做客留学生院,开讲凤凰文化大讲堂,围绕被译介到海外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分享了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卢亚娟出席并主持活动。
活动伊始,主办方介绍了举办凤凰文化大讲堂的缘起。此前,南京审计大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建“凤凰书架”揭牌仪式在南京审计大学留学生院举办,双方同步签署了包括“凤凰书架”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凤凰文化大讲堂,是此前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举措,也是对“与凤凰一起阅读中国”理念的实践,打造中国文化小型阅读体验中心。
其次是“人性”,儒、道、佛都关注人的属性、人的本质、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什么。徐小跃指出:“西方文化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人是有心的动物。为什么中国人认为人的本质不在理性而在良心?因为中国的古人早已发现,理性是有二重性的存在,但良心则是唯一不可分别的、最宝贵的存在。简单来说,理性可以让人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而人如果凭良心做事,就只会做好事。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如何激发人的良心、道心、佛心,一切都从心开始。”
第三个词是“人伦”,即人与人的关系。人在家庭里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关系,在社会上有领导下属关系、朋友关系。儒家文化格外强调人伦,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建立好、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样就能获得幸福。其中,又有很大部分人际关系是在家庭内部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的原因。“人伦关系的建设,是人与禽兽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让中国人显得更有人情味,因为中国人倡导有情有义,最看不惯无情无义之人。”
那么,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呢?这就涉及第四个词“人德”。徐小跃在《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概括了十种中国人非常重视的道德品质: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其中最重要的是“仁”,即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仁爱精神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给予别人,一方面是帮助别人。
讲座末尾,面对台下专注聆听的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们,徐小跃建议:“孔子曾经说过两句名言,我希望在座的你们都要记住,因为这是反映了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两句话。”其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为自己想要成立、发达,也要帮助别人成立、发达,徐小跃以建设高铁为例,“现在中国人都能享受高铁的便利,于是也帮助别国人民建设高铁和工厂。”另一句话更加有名,被悬挂在联合国大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一个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另一个意思是自己没做到的,也不能强求别人做到。“这是中国人几千年弘扬的精神,是一种宽容的精神。”
整场分享会反响热烈,活动结束后,留学生们纷纷拿着英文版《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请徐小跃签名、合影留念。(通讯员 白立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文 马晶晶 顾闻/摄)
原文链接: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126839.html?xyt=1745535643007